從標清到高清,再到超高清4K、8K……北京2022年冬奧會,在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極致體驗的同時,也將作為我國轉播技術的“練兵場”和“展示臺”。
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轉播技術專委會專家委員陳辰,從雅典2004年奧運會的技術切換者,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外場轉播項目負責人,親歷了我國轉播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見證了我國超高清應用探索向世界第一方陣進軍的時刻。
不久前,陳辰帶領團隊進入北京冬奧場館,開始了架設和測試工作。由于前期準備充分,此時的他并不覺得緊張,反而感到平靜。
8K“看”冬奧
8K是目前世界上電視播出技術最高標準,8K電視節(jié)目畫面分辨率可達7680x4320像素,比4K超高清畫面增加了4倍的像素點,可以帶給觀眾更真實、更震撼、沉浸式的極致體驗。
為實現“科技冬奧·8K看冬奧”的目標,陳辰團隊除了承擔北京冬奧會全4K超高清信號制作任務,還提供開閉幕式、首鋼滑雪大跳臺的8K 公共信號制作,同時對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進行8K內容制播。
在陳辰看來,此次8K超高清技術得以在冬奧會中應用,與此前4K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密不可分。
2019年,陳辰團隊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——國慶70周年閱兵式的4K超高清直播。
“當時的4K超高清技術投入時間短,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新技術,我們必須保證它的穩(wěn)定性和先進性。”陳辰說。
為此,他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“邊測試邊建設”。一方面,開展大量測試,及時發(fā)現系統(tǒng)架構和設計上的漏洞,保證技術穩(wěn)定性;另一方面,進行轉播系統(tǒng)的工程建設,并保證轉播車車體建設的安全可靠。
閱兵式的轉播工作是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,他們經常進行長時間的密集測試,有時是從早到晚,有時是通宵達旦。經過近半年的攻堅克難,最終讓億萬觀眾享受到一場身臨其境的4K超高清視聽體驗。
為切實實現“8K看冬奧”,2022年1月24日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8K超高清頻道開播暨“百城千屏”公共大屏項目正式啟動。北京冬奧會期間,總臺CCTV-8K超高清頻道將在北京和廣東有線電視網進網入戶,并在全國數百塊超高清大屏上同步播出。
高速精準捕捉
參賽選手沖刺、爭奪、慶祝的瞬間,往往也是觀眾最激動的時刻。這就需要能夠實現快速精準捕捉的特種攝像系統(tǒng),尤其是在冬奧會的速滑比賽項目上。
在國家速滑館里,由陀螺儀軌道車和一個360米長的U型軌道組成的大型設備,“包圍”著速滑館賽道。這就是名為“獵豹”的特種攝像系統(tǒng),將完成速滑比賽的拍攝任務。
速滑比賽中,運動員平均速度約50公里/小時,有些運動員極限速度可達70公里/小時,而“獵豹”可實現90公里/小時的高速跟蹤拍攝。
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種設備科負責人趙偉說,之所以叫“獵豹”,是因為它高速和敏捷,不僅能實時跟蹤運動員,還能在運動員彎道爭奪時,快速從其身后超越,捕捉精彩畫面,并完成瞬間加速和減速等動作。
實際上,趙偉參與了很多特種攝像設備的研制,但“獵豹”是比較特殊的,因為以往賽道主要是直線型的,而速滑比賽是U型彎道,這對特種設備有著更“苛刻”的要求。
他介紹說,直線賽道攝像系統(tǒng)主要有兩種實現途徑。一種是通過電動機直接驅動軌道車輪高速運轉,進而帶動軌道車上的攝像機完成拍攝任務,但由于高速軌道截面積小且光滑,摩擦系數無法支持輪系的頻繁加減速動作,容易造成軌道車彎道打滑。
另一種方法是牽引式,在軌道端頭放置電動機,通過纜繩拉動載有攝像機的軌道車來回穿梭,但這種方法也難以實現彎道拍攝需求。
最終,他們將整個軌道系統(tǒng)設計成一套感應式直線電動機,軌道車成為電動機的初級,通過電磁力驅動承載陀螺儀攝像機的軌道車實現敏捷的加速和減速。
從進口到自主研發(fā)
當時國際上已經有一臺可以實現U型賽道攝像的特種設備,但在趙偉看來,研發(fā)我國自主的特種攝像設備更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一方面,作為國家媒體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應該起到技術引領作用。另一方面,速度滑冰的電視轉播技術,可以說是冰上項目轉播的‘天花板’,這將在國際舞臺上展示我國電視技術水平。”
經過兩年多的研發(fā),“獵豹”終于成型。研制出來的特種設備需要在模擬賽道上測試參數,但360米的U型賽道需要1萬多平米的場地,而且“獵豹”屬于精密設備,不能“風吹雨淋”,必須選擇室內場地,高昂的試驗成本難壞了他們。
最終,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支持下,他們在臺里的地下車庫一層搭建了270米的U型測試軌道。
趙偉說,“作為一名技術人員,我希望研發(fā)的成果能發(fā)揮出價值,不辜負臺里的信任”。趙偉1987年就進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工作。當時我國的電視設備主要源自進口,甚至有些轉播車上的螺絲釘也是進口。這深深觸動著趙偉。
30多年來,每當他與團隊看到新技術和新設備時,總會思考如何把新技術用在自己的設備上,研發(fā)出我國自己的系統(tǒng),“這是我們電視科技工作者的分內之事”。
“我們作為冬奧會的科技工作者,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佳狀態(tài),也要讓設備呈現出最佳效果。這就是對冬奧會最好的詮釋。”趙偉說。
特別聲明: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;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,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(lián)系轉載稿費等事宜,請與我們接洽。
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即時刪除處理